第229章 海刚峰入翰林院(1/2)
第229章海刚峰入翰林院
“明威!”“会首!”
海玥刚刚走出北镇抚司,严世蕃和赵文华立刻眼巴巴地迎了上来。
得知了案情的最新进展后,赵文华率先松了一口气,笑容满面:“会首大人亲自坐镇,此案方能拨云见日,当真是可喜可贺!”
锦衣卫若因此事声名狼藉,难免恨上揭开盖子的俩人,现在确实皆大欢喜,他顿时感到如释重负。
“盛娘子已死,定国公看来只能拿沈家出气了,没想到区区一个媒人,竟能折腾出这等风波!”
严世蕃倒不担心锦衣卫的怨恨,以他父亲清流领袖的定位,挖出锦衣卫的烂事,反倒更能得到朝堂群臣的拥护,却是遗憾于这起案件的功劳又落空了。
海玥看出两人的心思,稍稍沉吟,倒是开口道:“盛娘子一案尚有隐情未明,东楼和元质若想调查,可以深挖下去!”
“哦”
严世蕃精神一振,摆出聆听之色。
海玥道:“依我推断,顾氏生父当是锦衣卫中人,以两位之见,此人该有何等特征”
严世蕃目露思索,缓缓地道:“据仆婢供词,盛娘子表面温婉可亲,实则最是趋炎附势,但凡权贵子弟家道稍有衰弱,她面上恭敬,背地里却极尽嘲讽之能事……”
“这等妇人,若顾氏生父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即便是指挥佥事之流,她也必定曲意逢迎,毕竟锦衣卫权柄之重,岂是工部侍郎可比”
“但眼下她明里善待顾氏,暗中最宠爱的仍是二弟子,可见对方明面上的官职远不及侍郎,偏生又能令盛娘子不得不虚与委蛇,甚至扬言要将家产尽数留给幼女……”
严世蕃加以总结:“如此说来,此人在锦衣卫中职位不高,却手握实权,且……贪财好利”
海玥颔首道:“东楼洞若观火!”
严世蕃朗声大笑:“明威过誉了,线索都已摆在眼前,若还参不透其中关窍,岂不辜负了咱们一心会的名头”
说罢,他又拍了拍赵文华:“放心吧,此事交给我们俩,定教那厮无所遁形!”
赵文华暗自苦笑,面上却恭敬道:“会首放心,我等必当竭尽全力!”
“好!”
海玥要的正是这份尽心。
先前他虽托请陆炳查探,但从回应来看,对方却是兴致缺缺。
这也难怪,如今陆炳正着力洗刷锦衣卫恶名,自然不愿横生枝节。
殊不知,有些真相若不彻底查明,反而会适得其反。
而今有严世蕃与赵文华从旁协助,正好补此缺憾。
他自己则回了翰林院。
“明威!你终于回来了!”
“哎呀!你怎的如此冲动,竟受了那锦衣卫的激,去北镇抚司作甚”
“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尚未入屋,就有一群人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道。
其中多为编撰、编修与庶吉士,弟弟海瑞正在其中,同样目露关切之色。
就在昨日,礼部召开庶吉士的考试,从三十位二甲名列前茅的进士里选拔,挑出了十位庶吉士,海瑞成功当选。
一方面是他如今的学识,在一心会众翰林的熏陶中早有了长足的进步,不然之前也没办法名列二甲第六,全国第九的好成绩;
另一方面,是他的年纪足够小。
庶吉士的年龄是有要求,理论上年逾四十则精力衰,庶吉士又需要在翰林院深造三年,年纪太大无疑是不合适的,所以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三十五岁,年纪越轻越有优势。
海瑞此番选拔,并无殿试发挥得那般好,也无严嵩赏识,却终究因为年纪轻,被选入了翰林院,迈出了储相的关键一步。
昨日同僚们纷纷戏称,有海氏双翰林,当分大小称呼。
今天则齐齐围住海玥,打听起锦衣卫那边的情况。
当得知海玥身为翰林,居然真的受锦衣卫所邀,哪怕是指挥佥事亲自出马,不少老翰林也颇有微词。
显然觉得这是自轻自贱,与对方同流合污。
可当得到案情的最新进展,小国公爷在诏狱大闹的风波,居然有了峰回路转的发展,众人先是一静,然后又发出大笑:
“可笑那锦衣卫素日里飞扬跋扈,竟要仰仗我翰林清流为其洗冤!”
“想我翰林院执天下文脉之牛耳,今日能为朝廷拨乱反正,实乃大快人心,那些锦衣缇骑往日里耀武扬威,如今却伏低做小,岂非天理循环”
“此番事了,定要作几篇《辩冤录》《洗冤诗》,好叫后世知道,这朗朗乾坤,终究要靠我辈来匡扶正义!”
大伙儿抚掌赞叹,只觉得扬眉吐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