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23章 你手很脏,别往脸上抹。(1/2)
第97章第23章你手很脏,别往脸上抹。
二月下旬,学校开学,祝繁星和郭晓春双双结束辛苦的寒假打工生活,拿着工资返校报到。
郭晓春跟个铁人似的,几乎全月无休,挣了四千多块钱。祝繁星的工作时间没她长,每周还要休息一天,收入就比她少一些。
她卖了不少蚕丝被,有些还是卖给老外,每当店里走进外国人,店长都让祝繁星去接待,她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面相又是笑容可掬,撞见投缘的老外,还真能促进成交。
最后,连底薪加提成,祝繁星一共挣了三千八,她表示:满意!爱干!下次还来!
唯一不满意的人,是陈念安。
上学时,他和姐姐每天只能短暂地见面几分钟,到了周末,姐姐又要出门做家教,因此他一直在期盼寒假,想着一个月的假期,姐姐可以天天待在家,结果却成了泡影。姐姐每天午饭后出门上班,深夜才回家,陈念安守着祝满仓待在家里,成了一块忧愁的望姐石。
他迫切地想帮姐姐分担生活压力,却想不出办法来,他还不到十六岁,打工没人要,又面临着中考,哪怕出去捡破烂也是要花时间的。
开学后,日子还像以前那样子过,陈念安每晚留校上晚自习,祝满仓独自一人在刘爷爷和俞奶奶家吃晚饭,祝繁星依旧每天傍晚骑车回家,陪满宝做作业,自己复习功课,等陈念安到家后再赶回A大。
经过一个寒假,她和郭晓春的关系迅速升温,尽管两人下课后几乎见不着面,但在课堂上,她们不再是两个陌生的女同学,每次都会坐在一起,练发音、练对话时也有个伴儿。
祝繁星没有把郭晓春家里的事透露给张思彤和申露,觉得那是郭晓春的隐私,只说她俩寒假时都在步行街打工,郭晓春还去她家借住了几天,所以才会变得要好。
张思彤和申露并未感到意外,因为祝繁星是个性格超级Nice的女孩,郭晓春也不算个怪咖,她俩相处多了,关系变好,正常得很。
于是,303寝室的氛围变得更加融洽,祝繁星觉得自己很幸运,高中、大学遇见的都是好室友,和谐稳定的生活能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加平和、自在,所谓的幸福感,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滋生出来的。
三月底,严冬离去,万物复苏,祝繁星收起厚重的冬装,迎接着新一年的春暖花开季。
李清照写过: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在这样一个花红柳绿的季节,蛰伏了一个冬季的年轻人们果真蠢蠢欲动,303室的四个单身女孩中,终于有人坠入情网,官宣恋爱。
那是申露,她在学校健身俱乐部举铁半年,不仅甩掉了十斤肉肉,还收获了一个肌肉强健的男朋友。
那位男同学姓姜,念大三,来自安徽合肥,和申露算是半个老乡,据说两人眉来眼去足有半年,直到开春后,小姜才鼓足勇气对申露表白,申露羞答答地答应了。
小姜很上道,和申露在一起后没多久,就提出要请申露的室友们吃饭。可惜郭晓春要打工,只有祝繁星和张思彤能出席,吃到了第一顿“室友男朋友请的官宣饭”。
小姜是个性格木讷的男生,个头不高,长着一张老实巴交的脸,吃饭时,都是祝繁星和张思彤在活跃气氛,把小姜说得面红耳赤。申露护短地嚷嚷:“哎呀!你们别笑他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平时话很少的,你们得看看他锻炼时的样子,可有毅力了,教我的时候特别耐心。”
祝繁星看着申露和小姜相视而笑时的甜蜜脸庞,好奇地想,这就是谈恋爱吗?
回到光耀新村后,她兴冲冲地告诉陈念安,申露谈恋爱了!
陈念安没吱声,祝繁星托着下巴,说:“原来,谈恋爱后,男朋友要请女朋友的室友们吃饭的呀,她们说这是惯例,我以前都不知道的。”
陈念安看了她一眼,心里居然计算起自己有多少私房钱。
呃……太莫名其妙了,他甩甩脑袋,让自己别再胡思乱想。
祝繁星没有得到陈念安的反馈,问:“你怎么了?最近学习压力很大吗?”
“不是。”陈念安在她身边坐下,说,“姐姐,孟老师来找过我了,问我要不要保送志成中学。”
“志成中学?”祝繁星想了一下,“好像离我们家不远哎,你怎么说?”
钱塘市志成高级中学也是一所重点高中,是所有重高里距离光耀新村最近的一所,只有五六公里远。
陈念安说:“我拒绝了,说我要考二中,但孟老师说,我这个成绩考二中是有风险的,如果把二中填做第一志愿,到时候分不够,没录上,哪怕志成是第二志愿,也会录不上,可能会滑档去普高,所以她叫我再考虑一下。”
祝繁星知道,这是事实。
这些年,钱塘的重点高中招生一直采用中考+保送+特长生选拔模式,各所重点高中有40%的保送生录取名额,这个名单需要各所初中参考学生们的平时成绩向重高推送,对口重高再组织考试,通过后出最终的录取名单。
哪怕在这次考试中没发挥好,考生也可以继续参加中考,但要是被录取了,那就是一锤定音,不能再改变主意。
青芽中学教学口碑优异,数年来都是保送大户,按陈念安的班级排名,被提名保送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祝繁星当年也有保送资格,只是她放弃了,为了冲击二中,直接去拼的中考。
“志成中学……”祝繁星说,“不难考啊,它的分数线比二中低多了,孟老师说了你只能保送志成吗?”
“不是。”陈念安又说了另两所重高的校名,都在郊区,需要住宿,口碑和志成差不多。他看着祝繁星,说,“孟老师说,她觉得以我的情况,走读会更合适,所以才建议我保送志成,说是比较保险。”
近几年,市里的重点高中纷纷外迁至郊区,建起先进的新校舍,采用寄宿制,是为了方便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而志成中学还没搬迁,依旧是走读制。
在钱塘那些重高里,它的口碑只能算一般,以陈念安的成绩,如果把它当成第一志愿去考,90%能考上,所以这个保送就有点儿鸡肋,同意吧,不甘心,放弃吧,又怕中考失利,考不上二中。
考不上二中,再考志成就难了,它好歹也是一所重高,因为校区在市里,体量就没那些搬迁过的重高大,招生人数也没别的学校多,却能吸引到一大批不想住校的学生,不是人人都想住校的呀!保送生加第一志愿的考生就能把它塞满,哪儿轮得到第二志愿的考生?
这就是一场博弈,是中考前,成绩优异的考生们需要提前面临的一项选择。
“孟老师估计也是好心,怕你考不上二中,你这个成绩也真是不上不下的,我都有点担心。”祝繁星小声说,“而且,她知道咱家还有个满宝,觉得你需要顾着家里,但这事儿你不用管,我说过了,你去住校,我可以走读,小老虎,你尽管放手去拼就行。”
陈念安点点头:“嗯,我知道了,姐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