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1/2)
莫须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对啊,既然岳飞这么厉害,岳家军这么厉害,那为什么天幕说南宋还是在公元1141年冬敲定了“绍兴和议”?
总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赵匡胤也因为这句话反应了过来。
——在他还沉浸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之中的时候......犹如一道雷,骤然惊醒了他。
不是吧......还能有意外?
赵光义也是脸色一变,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
这不是胜利了吗?
还能有什么意外?
【完颜宗弼和岳飞对上的结果,是不得不北遁撤退——
虽然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但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其“制胜之地”。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奔溃。】
【所以完颜宗弼最后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
【但就在完颜宗弼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却有人求见他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
对此,完颜宗弼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
【这人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完颜宗弼经此人提醒后,便决定暂不过河。】
【——先前也说了,宋高宗赵构一面任用岳飞和韩世忠等将领抗金,一面却总想对金媾和。
所以宋高宗赵构在对待北伐抗金一事的态度上,一直都表现得颇为反复无常。
而在战场局势转向对宋军有利之后,即倾向于自保,因此又数次“委婉”地令岳飞停止进军。
加上七月上旬,秦桧乘机唆使其党羽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于是这使得赵构下定决心,大约在七月八日或稍后,向岳飞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
“糊涂!!”
赵匡胤气得直骂,听听这做的是什么事儿?!
战场局势转向对宋军有利之后,即倾向于自保?!
在完颜宗弼准备渡过黄河之际,向岳飞发出了班师诏?!
而且还是第一道......难道这之后还有其他班师诏?!
赵匡胤气得都不知道该先说哪一点好了!
朝堂上众大臣也是议论纷纷,如赵普等人,猜测这宋高宗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反复无常,怕不是担心接回宋钦宗后该如何自处?
毕竟前有天幕说和议要求归还宋徽宗梓宫,即棺椁,可没说宋钦宗有什么事,可见这宋钦宗还活着。
一位还活着的前任皇帝,且不是主动退位,又还是自己的兄长,若是迎回来......
当然,朝臣们说得还算委婉,但表达的意思足够明确,赵匡胤和赵光义都能听得清楚明白。他们又何尝没有想到这一点,可一想到这赵构若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才如此态度摇摆,表现得反复无常,就不禁更觉得脸上无光!
还有这秦桧也是,明明因为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而被金掳去,怎么归宋后就态度反转了呢?!
赵匡胤不免越想越难受,但更难受的还是赵光义。
又是这样......在他刚刚升起希望的时候。
赵光义都有种被天幕“玩弄”的感觉了,心态要爆炸。
不过这岳飞既然是个忠肝义胆之辈,总不能就这样“认命”回朝吧?
【七月十八日,第一道班师诏送达。而这个时候,岳飞麾下的重要将领张宪,正率军从临颍杀向开封,其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将金军打得节节败退,同时也展现了岳家军的强大战斗力,开封的收复指日可待,并且这也是岳飞北伐中的关键一战!】
【也因此,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便上书争辩,其大略意思是——
据侦察得知,金军主力已全部集结在东京,即河南开封,但屡次战败,士气低落,内外震动。
并且根据情报,金军有意放弃辎重,迅速渡河北撤。如今,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士兵们士气高昂,天时、人事都已具备,敌我强弱形势已明。成功在望,时机稍纵即逝,机会难得。臣日夜深思熟虑,恳请陛下决断。】
【但隔了两三日,就在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宗弼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据学者王曾瑜考证,宋高宗赵构发这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
——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
接连收到十二道班师诏......
刘彻捂了捂额头,真是要无话可说了。
“这宋高宗......啧。”
刘彻不由得嗤了一声,心想这南宋也怕是无可救药了。
真是有够离谱,竟然在对金国取得战略优势的情况下让那岳飞班师回朝?!刘彻简直不能理解!
就连旁边的霍去病都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真是太气人了!”
卫青也不由得认同地点了点头。
可不是。
听听天幕说的什么,这宋高宗赵构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竟然还是得到捷报后不久!
而且那完颜宗弼明明被打到又要逃回金国,眼看开封收复有望,可结果却是被身后保护的皇帝和朝廷给背刺,连他们听着都难以接受,那身处其中的岳飞,又该是何种感受?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接连十二道金牌急诏岳飞,这样的命令实属荒唐,所以岳飞在接到这样荒唐的命令之后,不由得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
【当地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百姓们先前头顶香盆、运送粮草来迎接岳家军,金人已经全都知道了。他们担心如果岳飞此时撤军离开,那他们这些百姓恐将无一幸免,必遭金人屠杀。】
【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等大军撤至蔡州之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我们这些百姓沦陷在金人的统治下,已经超过十二年。听闻宣相整顿军队北上,志在恢复中原,我们日夜盼望岳家军的到来,度日如年。如今岳家军的威名所至,故土逐渐收复,金人如野兽般奔逃,百姓们正欢庆即将摆脱金人的统治。忽然听说宣相要撤军,实在无法理解。宣相纵然不把中原百姓放在心上,难道也忍心放弃即将成功的功业吗?”】
【——连百姓都懂的道理,可惜宋高宗乃至秦桧一干人等,却依旧坚持对金媾和,不惜就此断送北伐的大好局面!甚至不在乎此时撤军会置百姓于险地,导致百姓们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皇命难违啊。”
有人听到这里,不由得哀叹出声。
可又忍不住想,这样的皇命,当真还要遵守吗?如此荒唐不堪......
【听闻此言,岳飞不得不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所有人都失声痛哭。
而面对百姓们的处境,在十二道金牌的威压下,岳飞最终却仍旧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
【之后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