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小情侣式吵架 “妻主要成婚吗?”……(1/2)
第69章小情侣式吵架“妻主要成婚吗?”……
谢兰淑的老师在西南建了个男学,因为他名气很大,以前在京中也有很多高门子弟在他门下求学。
是以当地的世家、商户都愿意送自家孩子上男学。
再加上冯何对贫寒男子免了束修,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直接入学。又开设蒙童班,免费给当地男童开蒙。
当地官员很是推行,西南男学之风更盛。世家大族若无人入冯何男学,出门都难免被耻笑。
冯荷教学很有特色,逢作诗、写文课都用他的得意弟子谢兰淑举例。
亦有人不满,但众人眼都不瞎,上了学也会几分辨识,西南男学无人文才可比谢兰淑。
又有世家少爷认为是冯荷代为捉笔,要给他的学生扬名而已。可冯荷的行文要言不烦、风格老辣;谢兰淑的行文多铺锦列绣、含蓄蕴籍。
偶尔还很艰深晦涩,这时往往就被冯荷用作反例,言称:虽然对仗工整,行云流水;但学问不是卖弄,如果连这样的也写不过,就尽早改了罢!
众人确实写不过,但被这样说,又不服气,男人比不过他,女人难道也比不过吗?纷纷抄录了反例,拿回家中让姊妹们评较一二。
西南文教向来不比江南,众女在读书上都没有特别出挑的,文采大致相当,谁也不服谁。
是以行文风格颇杂,都不屑于模仿她人。锦绣文章者有,质朴无华者有,佶屈聱牙者亦有。
第一个被问到这篇文章的仕女推崇质朴无华、言简意赅的文风,初时她尚且不屑,读完之后又读了一遍。
再读几遍,发现即使以她擅长的笔法再写一篇类似的文章,都拿到老师面前比,她也不能胜过。
此时在弟弟面前认输难免落了面子,于是她让弟弟稍安勿躁。第二日她拿了去书院里挑拨别人比,别人也难住了。
过几日,又有人陆陆续续从家里拿了文章过来挑拨人比。一下子就让人认出来,早就被人拿来问过了。
是以众人都觉得受到欺骗,拿前人的文章扫同窗的面子算怎么回事?这下才套出来,原不是前人,甚至不是女人。
只是一个男人,一个已经嫁做人侧夫的男人。
众人惊愕,不愿意承认竟然都输给一介男流。女人们要查一个男人很简单,吩咐下去自然有人把谢兰淑的过往翻了个底朝天。
从谢兰淑学作诗起,每一篇流传在外的文章、诗作、书法都被搜集到了。文章诗作好抄录,书法只有一世族主支的学女得了半篇残片。
该学女不愿意让人损坏,又忍不住张扬,最后用琉璃片夹住了纸张。开了宴请同窗好友们去赏。
众人这才心服口服,纷纷扼腕叹息,世有如此佳人,恨不相逢未嫁时。
此宴之后就悄悄有求爱诗流出,众人见别人敢写,又觉自己写得比她好,纷纷下笔。
彼此之间较量才学,较量谁的仰慕之情更深、更纯粹、更值得人叹服。
一时间,西南怨妇求爱诗蔚然成风。
陈岚把谢兰淑的诗都收集过来看过了,她也觉得谢兰淑写得很好,可惜除了中秋那日,没见他写过。
陈岚觉得不能让谢兰淑的诗随便乱传,万一有抄录错误的,岂非影响谢兰淑的才名?
这些天她就在忙着给谢兰淑的诗作集,找了微言书局的掌柜谈出版的事。
微言书局的掌柜也读过些书,知道什么诗好卖什么诗不好卖。本来不愿意给男子出诗集,但读了诗,又听闻谢兰淑在西南的盛名,立刻拍板,保证能在元宵之前见到成书。
陈岚又找了周静姝和惠明为诗集作序,陈岚还有点不好意思,她的人脉还是有点少了,等顾修声名大震了,也要让她作序才行。
陈相对此很不满意,她难道比周惠二人差很多吗?可是婆婆为女婿作序闻所未闻,传扬出去也不好听,只好作罢。
诗集的事情忙得差不多,陈岚就和许父提出要扶谢兰淑做正夫。虽然她觉得都一样,但位置空着,早晚有人又要催婚。
许父不是很想同意:“现在这样不也很好么?众人都接纳他。再者他身份到底还是不够,在众夫人之间难免不合群。”
这陈岚之前没法反驳,现在有了。她没有说那些怨妇诗,只说了谢兰淑的老师在西南开设男学,很推崇谢兰淑的文才。
这是许父插不上嘴的领域,时人崇尚才学,男子著书立说者比比皆是,都在文坛有不小的声誉。
要是让人知道许父因为谢兰淑的身份地位不愿意扶正他,恐怕要被写成文章来骂。
许父不是很想被男子文坛针对,虽然早就见识过谢兰淑的能力,但他还是想再挣扎一下:“他若是真有才,为何此前名声不显?”
若在京中也有这般盛名,哪里能让陈岚一顶小轿就擡进来了。至少也能够到一个平夫的位子。
陈岚挑了挑眉:“父亲问我?我怎知。”
许父知道世家向来的做派,尴尬了一下。只好点头答应了陈岚的要求。
京中有男学,世家若要弟子读书,都是先在族学开了蒙,再送到男学去。冯荷并不在京中男学任教,而是开的私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