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五零街溜子(06) 求订阅(2/2)
当然,家里还有其余的亲戚,就说幺叔家里就一大群堂兄弟姐妹,不过幺叔夫妻在公社卫生院上班,一个是中医,一个是护士,六个堂兄弟姐妹都是吃商品粮的。
到了年龄的,都招工进城了。
再就是故去的大伯夫妻留下的女儿:文海珍,也是原主的堂姐,是原主这一辈中最大的孩子,大堂姐文海珍比幺叔只小了十岁。
上面还有出嫁到公社(镇子)边缘村里的姑姑一家,以及在同村子里的舅舅一家。
家里人口不算复杂。
家庭条件自然是村里最好的。
原主虽然混,虽然是个痞子,可原主是全村,不,是方圆二十里唯一的猎人,有点功夫在身。
西泉生产大队,离市里只有三十多里路,属于南江市郊区。也算是属于南江市
南江市属于南湖省,下辖的有个两个县都临近隔壁的北湖省管辖的两个县。
西泉生产大队,以村后的一座大山而取名:西泉山,只因山上有口常年汩汩流淌的清澈泉水而得名。
那西泉山不只是一座山,是好多座山头连成一片的大山。最高峰也有一千一百多米高,最低的也有一百多米高,最后一座山峰的山脚边缘还连上另外一座大山,同样也是群峰绵延不断。
有山就有野物,山上的野猪很多,时常下来祸害庄稼。
原主是个混不吝,跟着孤寡的叔爷爷学了一身打猎的本事,老爷子早年可是去闯过魔都的人,有一身好功夫。
虽然混不吝,但原主很得叔爷爷的喜欢,打小就跟着叔爷爷混,常被村里人说,原主一身的匪气全是跟着叔爷爷学的。
别看原主天天混,不去田地里上工,可他没少挣钱,他靠着打猎挣了不少的钱,在市里都早早的买了一套独门独户的小院。
剧情中,原主不是个主要角色,原主一家都只是个陪衬,真正的主角是原主的幺叔的孙女。
故事是从几十年后开始的。
原主一家的不幸,更像是原主的幺叔一家兴旺发达的对照组。
家里大姐出嫁的早,还是嫁去了隔壁村的姨妈家,是个没良心的,离家近也能好些年不回娘家,还要让亲爹去看她。
生了四个女儿,因为是近亲结婚,生的四个女儿都不聪明,有一个还在成年后死了。
原主,目前一儿一女,后面还生了一对龙凤胎,可命不好,夫妻早死,四个孩子最后也只剩下龙凤胎中的女娃。
至于三妹,是个老实人,原本这次的招工剧情中是老四去的。进了城的老四,是个白眼狼,进城没有多久,就蠢的没边,与有妇之夫搅和上了。
还被人发现了,为了给她遮丑,原主与原主的爹,不知道费了多少的人脉与钱财。
还给她调动了工作,才没有把丑事传的沸沸扬扬。
这也就罢了,可文老四依然不知道收敛,在新单位依然闹出来事,还是原主与亲爹给她擦屁股。
最后名声坏了,只能将就着嫁给了一个长得一般,个头矮小的男人。
结婚后,文老四就再也没有回过农村的娘家,一次都没有回过。一直她与丈夫唯一的孩子在成年后去世,夫妻感情走到尽头,最后离婚收场。
离了婚的文老四放飞了自我,那时候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末期,离婚时,什么都没有分,家里的堂兄弟堂姐妹,还有成年的外甥们要帮她要财产。
可她编谎言骗了一众亲人。
离婚后,她迅速的找了一个老男人,搭伙过日子。
几年后,零几年一个人离开了老家,去了粤省。
这一去就十几年没有任何的音信,一直到十八年后才突然回来,那时候的她给一个隔壁省的老男人做完了老保姆,得了一身的基础病,被人送了回来。
送回来了后,家里的亲戚们,特别是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的,在天南海北的都跑回来过年。
为啥这一年都回来,还不是想看看她,可她倒好,怕给侄孙侄孙女,外甥外甥女的孩子们压岁钱,居然给不要她的老男人透露自己回农村老家后,家里的晚辈们帮她重新办理了新的户口本与新的身份证。
她的退休工资,各种退休的待遇给补回来了,如今十八年的工资补回来了,还每月有两三千块钱的退休工资。
她把自己的新情况一说,那边重新接纳了她,赶紧来人亲自接她回去。
回去后没有几个月,文老四的那些钱全部被哄光了,身体又不好了,还老年痴呆,再次又被那老男人与老男人的儿子送了回来。
这下就害到了原主的小女儿。
她是文老四的亲侄女。
害惨了原主的小女儿,自己也一把年纪了,还要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姑姑,幸好那时候原主早死了几十年,不然要被文老四这个妹妹给气死。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下,其实文老四年轻时,年老后做下的那些事,包括说的一些话,简直是罄竹难书。
是个典型的白眼狼。
换了芯子的文川不喜欢她,实属正常。
反正文川是打定主意了,死活不让文老四进城上班,至于进什么供销社也是哄她的。
西泉生产大队,靠山临水,还有一条大马路穿村而过,有一部分村民们住在马路两侧。
也有一部分的村民住在山脚。还有西边村尾已经与竟属于的隔壁村。
西泉生产大队,有个全省都闻名的集市,五天一次,这个集市最有名的便是闻名全省的牛羊交易市场,最高的记录一次集市日交易了八百多头牛。
还有一些羊,马也是有的。
只因为西河两岸远处都有一座不小的树林,对于交易牛羊马牲畜是极好的地方。
西泉生产大队,一个村子,却有一个大粮站,一个供销社,一个卫生院分院,一个畜牧站分站,小学自然是有的,邮电所分所,除了没有公社乡政府与初中与厂子,基本的配置那都是有的。
像是供销社,卫生院,畜牧t站的生意比公社的都还好。
文川回忆了会儿,整理了一下思路,才睁开眼睛。文川家的房子一侧是大伯家唯一的女儿:文海珍的家。
文海珍虽然不是招上门女婿,但为了侄女,文父说服了侄女婿搬过来西泉生产大队。
那侄女婿本人与他家里自然是愿意的,西泉村远近闻名,加上文家人厚道,应该说文父厚道。
大哥都去世了,侄女按说出嫁到男方,就能收回父母分给大哥的房产归己有。
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为侄女着想,让侄女婿住过来。
把侄女放在眼皮子底下照顾着。
另外一侧隔壁是文川的幺叔家,只是常年家里没人住。只有幺叔夫妻在卫生院放假时才会回来小住,至于他们的孩子,大了已经上班的,在市里,小的还在读书的在公社跟着父母一起住或者高中寄宿。
文川的父亲是家里的老四,上面除了大哥二姐,还有一个三哥哥,早年出去闯荡,出去后便一直了无音信,一辈子也没有任何的消息,
只留下了最小的老幺。
三套房屋,是文父的父母与文父置办下来的。
文父会一手做中式糕点的手艺,年轻的时候,在家里做了糕点四处赶集贩卖。
赚了不少的钱,置办下来三座相连的宅子。
全是青砖瓦房的独门独院,文川家的房子:正房四间(其中还有一间厨房),东西各两间厢房,正房后面还有一间旱厕茅房以及菜园子与自留地,以及柴房,杂物房。
当然,西泉生产大队的街道两侧的房子,大部分是青砖黛瓦的白墙小院。
只有极少的几家是土坯砖瓦房小院。
文家的房子更靠近西河边,离河边只是隔了七八户人家。
思绪间,文海燕已经做好了晚饭,轻声的喊文川,“哥,吃饭。”
回首看过去,文父已经坐在四方桌前面,至于文老四,没看到人。
文川对着三妹文海燕说道,“等下吃完饭,收拾好厨房,你去把要带走的衣服鞋子收拾好,多带几套去。”
文海燕悄悄的看一眼亲爹文父,见亲爹没有反应,心中雀跃,嘴角微微扬起,小小身的,“嗯。”了一声。
晚饭后,文川烧水洗澡,收拾干净自己,早早的回房躺在床上。
五月的南江,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到处散发着花香。
文家的房子是老房子,但五八年的时候,原主改动了一下,加大了窗户,窗户也都换成了玻璃窗。
原主一家住在东厢房,两个妹妹住在西厢房。
房间窗明几净,三妹文海燕是个眼里有活的人,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
翌日
天微微亮,文川拎着行李,带着亲爹开的出行的证明骑上全村唯一一辆私家自行车,带着三妹进城了。
这还是原主置办下来的大件。
进到城里,文川先去自己的小院,在市中心。
“你以后一个人暂时住在这里,但你别忘记了上班后要及时申请宿舍。
哪怕是几个人一间的宿舍也要申请,你一个女孩子长期住在这里我不放心。”
“哥,我晓得,如果申请到宿舍,这里我就偶尔来开开窗通通风,一个人住在这里确实不安全。”
文海燕懂事,知道哥是为她好。
在家里放了行李,简单的再收拾了一番,兄妹俩去到了文海燕要上班的厂里去报道。
那是本地的烟厂,即便几十年后那依然是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国营厂。
那待遇可比出去打工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