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83章 第 83 章 二合一(担心、北上)……

第83章 第 83 章 二合一(担心、北上)……(2/2)

目录

(二)北上//

这路是最开始要做的,但是其他地方也需要同步进行了。

尤其是港口,这处是个大工程,尽管有了徐温给的几个工匠,据说都是做过多次类似活的,很懂得相关技术和要求,但是她还得找一个靠谱的管事去承接落地。

另外还有下水道,她打算先做南城这一小片,因为这一块地势比较低,并且靠河近,要是不赶紧弄好,下暴雨后很容易涝。

现在虽然是大旱,但是大旱之后往往会有大涝,所以不得不提前做准备。

至于安排给谁,她还得好好观察下,因此就逐个找还没领活的管事聊起来。

按照现代常见的组织谈话风格,逐一考察起来。

这些事情她不会亲自去管,如果都要她管,那十个她都不够用的,必须找到合适的人去负责。

而她只需要抓好大方向,以及管好人财物三项,就能迅速推动多处齐头并进了。

所以接下来连着几天,她都在忙着考察。

等几个大项目都找到了合适的管事后,她便撒手让人开始做了。

做管理就是这样,该放手的时候就是要放手,这样

而真的有能力不行的完不成的,那时候她再去兜底就行。

经过这样的一整轮项目作战下来,不仅任务能够推进完成,还能把人才培养起来,经过筛选,留下的都是精兵强将,下次执行率将更加高。

一个好的团队,就是这样磨炼和筛选出来的。

而陶秋菊则继续开始操心经济发展问题,这经济要发展,还是绕不开人口。

上午听汤小米说水泥配方已经弄出来了,她都忍不住一阵心动,想把这进城路全部铺成水泥的,到时候闪瞎外地来的人,给金陵城多在外宣传宣传,吸引更多人来落户。

如今徐家在扬州的政治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所以就没必要那么低调了,所以可以适当放出一些名气,吸引更多人来。

不过现在人口可是重要资源,向南吸引人到底是不好,有抢夺其他人口资源的嫌疑,惹纷争反而不美。

所以她只得把寄希望于北上的队伍,希望能从北边大梁那边多挖一些流民过来。

而北上的队伍,确实挺顺利的。

到了上次汤氏族人们经过的那个大渡口之后,众人下了船一路北上,一路就遇到不少流民。

一问,这些流民竟然都是从北边大梁逃过来的。

李县尉眼见这些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形状确实凄惨,不禁动了心思都收下来。

到时候去了金陵哪怕有不老实的,自然有那边的官差和私兵去治他们,所以他现在无需做太多筛选。

因此他只说自己是大户人家的管家,过来给主家买一些人手,让有想法的都可以来。

然后摆了粮食出来,直言来了就能有饭吃,一时吸引了流民无数。

短短两天他们就收了两百人,这时候他们才往北走了十多里,远远都还没有走到两国交界处。

而这些t流民都是偷偷越境来的,据说是翻了好几个山头,躲过了官兵们的视线,偷偷跑出来的,企图来南边找个活路。

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邳州的,此时邳州境内,都已经全乱了。

接连不断的征兵征税,把百姓们最后一丝口粮都掏空了,还抓了各家的丁壮去。

眼见着再留下的话,家里的四十岁以上的老翁,和十五岁以下的男孩,都会被拉走投到战场上去。

加上开春大旱,粮食根本种不下去。

看不到希望的众人,一些有胆量的,便率先想着法儿逃了出来。

他们没办法正儿八经通关,就只能越境偷渡过来了,一路可谓是艰难万千,比当初汤氏一族南下要艰难惊险多了。

李县尉收了第一批二百人,派了五十个官兵当即折返,坐上船直接把这批人口都送回去。

其余五十官兵和汤家的人则继续北上,准备再去更北一些的地方看看情况。

“你们找小徐县令,要两艘大船,至少要是可以坐上千人的那种,我觉得下一批会有不少。”李县尉对手下回去的官兵交待道。

然后便兵分两路,一路南下去送人,另一路则继续北上。

只是越北上,他们这看到的情况越是不好。

旱情显然要更加严重,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种下去的。

而到了关口处,先拿了文书给他们自己这边的官兵看了,然后才放了他们出去。

而后,又拿了造假的身份,假装成商队,给守城的官兵们塞了点钱,就顺利进了大梁城门。

可是进去之后,走到良城内,眼前的场景不由得让人唏嘘,尤其是跟着一起去的汤氏族人们直接是瞪大了眼睛。

他们几个月前才从这里路过,没想到才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大变样了。

几个月前还是一片宁静祥和的良城城区,此时一片落败萧瑟。

汤显宗也跟着来了,他带着人先去了他们之前住过的那处院子,没有找到牙人,见里面没人,就直接撬了锁住了进去。

当时他娘正是在这里去世的,所以他还忍不住有些触景伤情。

拿出了准备好的香烛还祭拜了一番,说了自己一家现在生活良好,让娘亲安息之类的话。

他还在伤感的时候,出去打探情况的官兵和汤氏族人们,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无暇再伤神。

只因为整个城市,已经快要断粮了,他们窥到不少人都在收拾打包,准备出去逃难呢。

汤显宗赶紧打起精神来,又带了几个人,过去找朱大户的小叔去,他知道地址,只是不知道人还在不在。

来到城中间一处气派的院门口,他带人敲了敲门,却没有任何回应。

正准备翻了墙去看看情况的时候,被里面突然伸出来的铁叉子,差点被叉了个正着。

“赶快离开!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里面传来厉声呵斥。

“朱小叔,是我,我是汤家人,我认识朱震天,他在南吴那边落下脚了,让我带信过来的。”汤显宗大声对着墙内喊话道。

听了这话,里面的叉子这才放下,然后一会儿之后,才有一个脑袋探出来,正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朱小叔。

他见到打头的汤显宗,确实是有些眼熟,不过还是谨慎地说道,“可有书信,递上来给我看一看。”语气里全是警惕。

汤显宗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什么不放了自己等人进去,而是要这样搞,不过到底是顺着话把带在身上的书信递了上去。

朱小叔看了信,确认了他们的身份,知道侄子确实在那边落脚了,并且还说可以跟着他们离开。

他经常和侄子通信,笔记是很熟的,思量再三,终究是放了人进去。

“实在是最近被流民闹怕了,他们没饭吃了,就到处烧杀抢掠,我们要不是院墙够高,以及家里有一些得力的丁壮,此时说不定早就被他们攻破抢了。”朱小叔心有余悸地说道。

汤显宗等人这才搞清楚情况,一时都再次被惊到了,情况已经这么糟了嘛1

“官府不管吗?”汤显宗不禁问道。

“唉!官府自身难保,官衙都被之前的一波大的流民匪冲破了,抢了武器和粮仓,幸好他们又都走了,不过县衙可死了不少人,整个衙门都乱完了。”朱小叔说道。

“当时幸好我们一家躲在了庄子上,躲过了一劫,但是之后又断断续续有本地的流匪,这庄子里不安全,我们就只得又躲回这里来。”他补充道。

汤显宗不禁问道,“那这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官衙竟然都管不了了!”

“就是啊!你们幸好来得早,再晚一点,说不定我们全家就都趁夜跑了。”朱小叔说道。

“你们准备往哪里跑?”汤显宗问道。

朱小叔不禁叹了口气,“唉,还能哪里,还不是南方嘛,越往北去旱情越严重,形势也更乱,当时真的该听大侄子的,和你们一起走,现在田地肯定是卖不出去了,只能带一些细软走。”

汤显宗只得安慰一番,只说人都没事就好,其余全是身外之物。

朱小叔连连点头,然后便主动问道他们怎么来这里了。

汤显宗便把他们离开之后的经历大致说了下,然后只说现在他们在南吴的金陵城都安定了下来,那处虽然条件比较差,但是是个新城,正是缺人口的时候,很好落户,管理也很严格,没有作乱的。

更说了他们是当地县衙派出来收拢流民的,因为城内要搞城建人手不足。

这些话听得朱小叔不禁眼睛发亮,当即就说自己一家都愿意跟着一起走,而他们一家加上奴仆等,便有一百人。

倒不是他随意,只是他本来就要离开的,这独身离开是豪赌,这跟着离开也是一场赌博,他快速做下决定选择后者,毕竟还有大侄子的关系在。

汤显祖自然满口答应,只是具体要如何把人送回去,他还需要回去和李县尉商量。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说好明天早上过来给朱小叔答复。

然后便婉拒了他们的留饭,赶紧带着人往李县尉那边赶回去,好赶紧商量个章程出来。

而当天晚上,偏院的李县尉等人,被一阵吵闹声吵醒,出来便看到一阵火光冲天,竟然正是城中间传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