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我泱泱大国,科技强亿点怎么了? > 第90章 航母之梦,五代机之争

第90章 航母之梦,五代机之争(1/2)

目录

包厢内,白炽灯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米黄色墙面上。

刚端上桌的锅包肉还冒着热气,话题却已从刚下水的052型驱逐舰,转向了那个令所有海军人心颤的词汇——航空母舰。

张志远将军夹起一块酱牛肉,却迟迟没有送入口中。

“李总知道吗?“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瓦良格号在黑海泡了整整十年,我们派去的专家,只能隔着围栏远远看一眼锈迹斑斑的甲板。“

李昊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将军胸前的“深蓝1号“勋章上。

作为比较关注军事话题的热心网友,他清楚那些年的艰难。

当国外已开始讨论电磁弹射时,我们的航母论证还停留在蒸汽动力阶段。

“将军,毛熊解体时,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说过,建造航母需要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工厂。“

他抽出笔,在纸上画下航母轮廓,“现在我们的造船工业,终于具备了吃下这碗饭的基础了。“

老陈——船舶动力系统组的高级工程师。

他推了推泛黄的玳瑁眼镜:“蒸汽弹射器的技术门槛太高。阿美利卡小鹰号用的C-13-1型,光活塞行程就有91米,咱们的材料工艺……“

“所以我们不能跟着别人的路子走。“李昊打断道,“滑跃起飞+垂直/短距起降,或许更适合我们的技术储备。海鹞、雅克-141,都是现成的参考样本。”

年轻的舰载机设计员小王猛地坐直身子:“可滑跃起飞会限制战机载荷,像苏-33那样,挂满导弹就不能满油起飞。“

“所以需要更高效的气动布局。“得益于浙大收割学识时的收获,李昊的绘画能力同样也很强,他三两笔就画出战机草图——前翼加三角翼的“鸭式布局“,机身线条比苏-27更加流畅,“我们在歼-10上积累的鸭翼设计经验,可以移植到舰载机上。通过优化升力系数,或许能在滑跃甲板上实现满载起飞。“

话题转向舰载机性能时,包厢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

雷达专家张工打开一瓶冰镇啤酒:“阿美利卡说F-22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001平方米,咱们的歼-10改,怎么跟人家打?“

“数据是死的,战场是活的。“李昊用筷子尖敲了敲瓷盘,“1999年的那场战争,南边联盟用老式米波雷达,不也把F-117打下来了?“

张志远一拍桌子:“李总说得对!”

“1958年,我们用米格-17击落了美国的F-104;1965年,歼-6打垮了F-4。武器装备是重要,但人的脑子更重要。”

“没错,现在战斗机毕竟还是人开的。”李昊点头称是,“而且,咱们也没必要把F-22看得太重,它的一些数据,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参数有问题?”张志远眯起了眼睛,“能不能详细说说。”

李昊不是普通人,当然不会信口开河。

众人此刻都看向他,有好奇者有不屑者。

李昊笑了笑,又要来一张纸,然后就开始演算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