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2)
“哟,那可能赚不少吧,谁不知道如今平安县的各种物事只要运出去,就是被人抢着要啊。”
“哪里哪里,这有了车,来平安县是方便了,但是像我这样来拿货的人也多了,要说赚钱,还得是那些有门路的大商人,人家直接就包了大卡车,一车一车的往外头拉,我这样的,也就是讨个生活糊口而已啦。”
“那大卡车确实运的多,关键跑得还快,我刚刚可是眼瞅着大卡车向我们开过来,然后嗖的一下,就越过了我们坐的这个公交车。”
“我也看到了,也不知车上装的什么,看着高高一层,盖得很是严实。”
“要我说,主要还是这路修得好,要是之前的路,就算你有车,也比不过快马。”
“那倒是。这水泥路真是好啊,也不知那平安村怎么前几年才发现水泥,要是早点发现,我们大周岂不是全都修上这样的水泥路了?”
“不识货呗,再一个,之前有谁认识水泥这东西啊,要你见到了,你能知道它能拿来修路。”
“那倒也是。”
“平安县这几年可真是厉害啊,又是水泥,又是什么玻璃香皂,又是什么棉布棉衣,哎呦,稀奇玩意也太多了。”
“是啊,我弟媳妇就是平安县的,据她说,每次回家见到的都不一样,每次都有稀奇可以看,她家本来穷的很,要不然也不会远嫁到我们县,结果自从平安县出了这许多稀奇物事,她爹娘靠着给人做工,现在家里不但还清了债,给家里修了大房子,还马上就要给她两个弟弟说媳妇了。”
“你这算什么啊,我听到的,平安县县里开了几个什么厂子,你们知道吧,就他们县里,一半以上的妇人都去了那个厂里上工,据说人家一个月领的工钱,就够我们滋润过一年了。”
“呀,这么高的工钱,是只要女子吗,男子去行不行。”
“听说不行,你说的那个厂我知道,人家只要女的,那是个棉布厂,现在世面上最受欢迎的棉布就是那个厂做出来的。”
“棉布?是那个宫里的贵人都很喜欢的棉布吗?”
“就是那个,白净柔软,穿着冬暖夏凉,透气的很,最主要的是,价格实惠,咱们普通老百姓啊,也买得起,三百文就能买一整匹呢,只是因着如今数量有限,太过紧俏,外面的价格早就超过平安县的价了。”
“可不是,我这次来就是想买点棉布,北边现在一匹棉布能卖到六百文呢。”车上有商人开口。
同是商人的另外几人默默瞧了一眼开口的人,岂止六百文,他们出发的时候至少八百了,就这还要靠抢呢。
另外平安村生产的棉衣棉裤和棉鞋,他们运到北方,利润可不止翻倍,没有四倍五倍甚至十倍的利润,谁愿意大冷天跑去北方受冻。
听着车上一群人的谈话,上车后就安静的老妇人捅了捅自己儿子,眼神无比得意,听到没,这棉布如今可是俏得很,一匹卖到六百文呢。
老妇人儿子见到老娘的样子,也不敢多言,只默默抱紧了手中的篮子。
“可不止棉布,我听人说还有什么制衣厂,也快要建成了,要招人呢,待遇比棉布厂的人还要好。”
“还要好,那得多少钱啊!”
“要招人?那不知会不会招外县的。”
“那就没听说了,不过想来肯定是优先本地人吧。”
“这平安县的人本地人岂不是发了,我这辈子怎么就没有投胎在平安县呢。”
“嘿,可不是,当初有媒婆想要把我娘介绍给平安县的人,结果我娘嫌弃人家长得难看,非要选我爹,我爹虽然长得是好吧,但家里穷啊。”
“你这还好,我有个亲戚,本来是平安县县城的人,结果那年不是天灾吗,他们逃难去了外地,后来就在那边安了家,那边官府也给他们分了地,落了户籍,结果现在不知听谁说了平安县的各种好处,吵着非要把户籍迁回来呢。”
“呀,这可真是让人可惜,我听说平安县为修那些厂子,给被占了地的人赔偿了不少银子呢。”
“我也听说了,这就是没发财的命吧。”
“师傅,我到了,我要下车。”本来正听的津津有味的人,往窗外一看,发现居然自己已经错过了下车的地方,立马一边奋力往车门前挤去,一边高声大喊。
只是车内的人聊得热火朝天,夹杂着孩子的哭叫声,前面开车的师傅并没有听见这人的叫声,还在继续往前行驶。
“师傅,停车啊,我要下车。”
“师傅,有人要下车。你叫大声点,人太多了他听不到。”
果然,吱一声,车子一个急刹,停了下来。
走走停停,路上不停有人上车下车,就在老妇人感觉自己腿要撑不住了时,终于,到了平安县城。
她已经透过窗户,看见在城门口等着的自家女婿啦,看着一脸欢喜朝着自己奔来的人,难道自己女儿已经生了?
只是不等她继续想下去,车上的人见到了终点,一时手忙脚乱背背篓的,收拾包袱的,牵着孩子的,各自急急慌慌往车门挤了过去。
==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客官里面请,您几位?来客人啦。”
“糖葫芦,酸酸甜甜的糖葫芦。”
“全身镜,照得清晰又好看的全身镜,今天到货二十块,先到先得勒。”
“棉鞋,棉鞋,厚实又保暖的棉鞋,只要二十文一双。”
“盒饭,盒饭,八文钱管吃饱的盒饭,有菜有肉的盒饭。客官可要来一份?”
“叮叮,让让,让让,我自行车要被卡住啦。”
“香皂,新出的玫瑰味香皂,只要十文,只要十文。”
魏安带着鲁岳也终于到了平安县。
因着魏安要先去见他大哥,鲁岳便决定先自己一个人逛逛平安县。
他看着眼前的这条主干道,真真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他多年前来过平安县,正是因此,他才知道,这里的变化有多大。
之前的平安县和大周其他的万千个县城一样,普通而又平凡,县城里的大酒楼也就两家,成衣铺子三家,客栈不过五六家。而房子多为土砖搭建,木屋少有,青砖瓦房只有几家富户。
路上行走的人也不多,除了大集日,百姓多在田间,每日为了那一口粮食辛勤耕作。
因着那时战乱才结束没几年,也没有多少商人来此地行走。
而如今的平安县,热闹喜庆,人人脸上带笑,不见愁苦,就算有骂声,那声音也是精神响亮,带着盛世的朝气。
是的,盛世,他竟然在一个小小的平安县,见到了他心目中的盛世。
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新房子,看着就很是坚固,鲁岳一看外墙知道,那都是由水泥修建的。
这还不止,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那透明敞亮的玻璃,尤其是沿街的商户人家,装的甚至是一整块的,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外面的行人能轻易看到铺子里的陈列,不用走进店里,就能知道店家卖的是什么。
而他一路走过来,街上人山人海不说,各家店里也都是门庭若市,人声鼎沸。
鲁岳知道,这些都是千里迢迢从大周各地赶来的商人。
他们有的坐公车,有的赶马车,就为了能早早将这平安县的各种稀奇东西带回去,大赚一笔。
这里的商业发达程度,怕是比西京还要强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