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我们老李家这么做,不寒碜!(2/2)
李世民:“那个,我确实没领会到隋文帝的真实意图,也从未想过他这是在重塑汉文化,唉~,此事是我的过错。”
见他认错的态度良好,诸天万界的人们也暗自点头,瞧瞧,这就是唐太宗的气度,不反驳不狡辩,知错就改。
反观之,有些皇帝功绩只有一丁点儿,却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旁人的意见。
看人家这堪称教科书式的认错态度,活该他登上十大帝王榜单!
而唐高祖位面。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面面相觑,这李二绝对是逃不过此劫了,可秦王妃长孙氏该如何处置?
本来他们也打算将其纳入府中的,可如今却是不成了。
若是柳洹没说十恶不赦之罪也就罢了,可如今她已经提到这是不文明的,如果他们还明知故犯,这不是变相承认他们李家是野蛮人吗?
那可不行,为了巩固李唐的江山,他们必须是纯正的汉人,否则也不会自称是道家祖师爷老子李耳之后,还为李耳立庙,追封其为玄元皇帝,称之为“老君”。
南北朝以来,世家门阀如过江之机鲫,没有个好出身会被人瞧不起的。
于是老李家也不得不现实一些,给自己找了一些了不起的祖先,以证明李唐血统的高贵,这些都是基本操作,没毛病!
更何况那汉高祖还宣扬自己是赤龙所生呢,虽然他这么说,可谁会信呢?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我们老李家这么做,不寒碜!
虽然李世民认错了,可还有人在外面欢快的蹦跶呢。
你说的是那个在儿子活着的时候,就明目张胆的将儿媳妇纳入后宫做贵妃的唐玄宗李隆基?
不提也罢!
不用想都知道,只要大家敢问,他一定会说“太宗皇帝可以,我又有何不可?”
到头来肯定还是李世民的锅,李二本人才不会这么傻,他恨不得大家都忘记此事,也好让他的过失减轻一些,不至于那么难堪。
更别说这人还是个杠精,即使错了也不会承认的。
汉武帝位面。
对于李世民的表现,刘彻表示极为赞赏,他连连点头,对安坐在对面的卫青道:“若是没有隋文帝重塑汉文化在前,这唐太宗的排名还可以往前提一提,如今,也算可惜了。”
闻言,卫青却转而笑道:“陛下何不换个角度想想,虽然唐太宗“内乱”,阻碍了汉文化的重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可他依然凭功绩位列第四名。”
“嘶~”
照他这么一说,刘彻也反应过来了,他摸了摸下巴,由衷的佩服道:“看来这柳洹对唐太宗的评价极高啊,真是恐怖如斯!”
……
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柳洹便播放最后一部分视频。
画面逐渐浮现,李世民身着黄色龙袍,龙行虎步的走上那至高无上的皇座。
他是当之无愧的、天生的帝王之才,他的双目犹如闪电一般看向大殿中服饰各异的人们。
大殿中的人们或虔诚的低头跪着、或双手交握四下打量,都被龙椅上散发的帝王威压所震慑,这些浑身发颤的异族人都纷纷恭敬谦卑地行礼:“见过大唐皇帝,见过天可汗!”
“尔等免礼!”
然后,这些来自于各部落的异族人纷纷向大唐皇帝献上自己带来的宝物,生怕落后于人。
而站在两旁的文臣武将们,皆昂首挺胸,眼里充斥着骄矜与自豪。
而后画面一转,又开始为大家展现鼎盛时期的大唐首都长安。
繁华的街道上,行人如织。
衣着光鲜的大唐贵族领着昆仑奴招摇过市,回到府邸之后,细心柔顺的新罗婢赶紧上前伺候,闲暇时还可以惬意的欣赏菩萨蛮的歌舞。
普通百姓们也生活富足,笑容满面。
万家灯火,富裕和乐,一派繁华盛景。
作者有话说:
看到宝子们的评论了,二凤确实厉害,这点无法反驳,这章会给出一个他跌落前三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皇帝排名,但作者个人认为,文化的传承比文治武功更重要,李世民跟杨妃这个事打断了隋文帝重塑汉文化的部署,作者认为是扣分项。
当然,各有各的观点,我们互相尊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