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 第99章 嬴政:朕不怕你们超越我,只怕后辈不如我!

第99章 嬴政:朕不怕你们超越我,只怕后辈不如我!(2/2)

目录

提出“科举制”,但有种多重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并未正式施行。

文化领域:包括停止风俗礼仪文化的鲜卑化,不允许亲属“内乱”,重新汉化。坚决采取屠杀残余胡人,禁胡语、胡俗、胡姓以及胡服等一些列措施以清除残留在华夏大地上的胡人特征,用意根除后患。

恢复汉姓,意味着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汉人终于成功躲过了胡化的危机!这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有力地捍卫了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经济领域:变革税制,采用阶梯税制、多次减税,取消盛行已久的盐酒国家专卖制度,让利于民;于是人民生活安稳,天下富足。

隋文帝还统一了南北的度量衡和货币。

军事领域:隋文帝改革了府兵制。府兵除了拥有军籍之外,还需要编入州县户籍,跟农民一样生产劳作,即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这种“寓兵于农”的思想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也加强了中央对兵员的控制。

农业民生领域:清算户口,量定民籍,继续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采用丞相高颎的“输籍之法”,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避免了士族大家隐匿人口和逃避赋税。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规模的“刮户运动”,“大索貌阅”。对于一般农民,则鼓励农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对于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当时的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贫富差距缩小,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开皇律》还规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保护了农民的权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设置粮仓:隋文帝时的粮仓可分为官仓和义仓。官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隋文帝设置官仓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据唐人的估计,文帝末年所有粮仓所存的食粮,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而义仓又被称为社仓,设立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义仓的设立,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积极有力的保障。

武功方面: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大隋,并且明确了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打破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华夏统一。

而要完成这一目标,主要需完成两个小任务,一个是灭掉南陈,一个是制服突厥。

隋文帝在位期间,突厥猖狂习性,北周和北齐对待突厥相当暧昧。为了争取突厥的支持,他们采取了各种拉拢手段,比如和亲、纳贡等。

突厥对华夏反复剥削求索,突厥的佗钵可汗曾经哈哈大笑地对自己的手下说:我在南方有两个孝顺的儿子,又何必担心物资匮乏的问题呢?

580年,突厥佗钵可汗去世,其弟弟社图继位。当时突厥推行分封制,全国除了有大可汗之外,还有东面可汗、北面可汗、西面可汗三个小汗分别治理地方。其中东面可汗是汗国的储君。

等到沙钵略可汗上台后,又增加了三个小汗,突厥由此出现了七汗共治的局面。

杨坚灭北周的消息传到了大漠,与突厥和亲的北周千金公主悲痛不已,她化悲伤为仇恨,奋力鼓动沙钵略可汗对隋朝发动战争。

隋文帝登基后有意讨伐突厥,而突厥也正有此意。

581年,沙钵略可汗“悉发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万入长城”,五大可汗从四面出击。

第一路被称为东线,首领为处罗侯,他们从临榆关进入,向河北方向发动进攻。

紧接着,第二、三路均为中线,一路由摄图大可汗带领,突破长城的防线之后直接向山西、宁夏发动进攻。另一路由阿波可汗带领,在越过长城之后,从陕西境内向南发起进攻。

最后的第四路为西线,由达头可汗带领,由祁连山南北兵分两路,分别从青海和甘肃攻入。

最重要的是,二、三、四路约定在陕北、陇西会师后,再合围长安。

可以说,突厥此次的进攻不仅进攻迅速而且战线极长,甚至是将整个长城都画在了他们的战线之中。

很快,沙钵略可汗已兵临渭河,隋朝面临亡国危机。

而面对突厥人的来势汹汹,隋朝中负责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长孙晟想到一个妙计,他上奏疏说突厥内部矛盾重重。

于是隋文帝听取长孙晟的主意——“远交近攻,离间分化。”

与此同时,隋朝的外交手段也生效了。突厥北面的铁勒、西边的波斯、东罗马、甚至东边的契丹、高句丽,都开始对突厥发动了进攻。

消息传来,突厥大军纷纷北撤回援,隋朝得以安宁。

平定危机之后,沙钵略再次对隋朝发动战争,然而这一次西面的达头可汗却拒绝出兵。

而隋朝则主动出兵塞上,大败突厥。

沙钵略可汗退回漠北后,认为此次战争失败是因为其他小汗拒绝出兵,于是开始废除其他可汗,此一举动直接导致了突厥内战的爆发。

在内战中,沙钵略可汗的土地不断被蚕食,孤立无援之下,他竟然开始向隋朝求和。

杨坚让沙钵略可汗称臣,沙钵略问使者:“何名谓臣”,使臣说:“隋国称臣,犹此称奴耳”。

可此时的沙钵略顾不上颜面,只图保命,竟然直接说“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因此对隋称臣。

突厥的内战,无疑给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实时机。589年,隋朝消除了后顾之忧,灭南陈,统一了华夏,隋朝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

600年,隋朝的大军开始护送启民可汗北归,并且向达头可汗发动了全面的反击。

这场战争僵持不下,双方死伤惨重。直到601年底,隋朝军队才终于收复了漠南地区,“自是突厥远遁,碛南无虏庭”。

603年,铁勒等10多个少数民族部落投靠于启民可汗,而强势一时的达头可汗遭到了南北两面夹攻而惨败,被迫流亡吐谷浑。

在大隋的扶持下,突厥正式分裂。

此后,突厥就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东突厥的开国可汗为启民可汗,而西突厥开国可汗则是达头可汗之子泥利可汗。

经过了残酷的内战后,突厥早已元气大伤。

而隋文帝杨坚对他们继续采取分化离间和远交近攻的措施,突厥启民可汗与隋朝关系良好,后来隋文帝将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果不其然,不久突厥部落就发生内乱,启民可汗也向隋朝称臣,尊称隋文帝杨坚为“圣人可汗”。

此时的隋文帝已不仅是华夏故地的帝王,同时也是草原帝国之王。

在离间和军事进攻之下,突厥臣服于隋。从南北朝末期以来,汉人畏惧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心态,至此改变。

此后突厥便一落千丈,再也无力恢复曾经的威势。东突厥北部的铁勒在605年完全独立,建立了薛延陀汗国,东突厥则基本控制漠南一带,其势力始终未能恢复。这为后来唐朝一战而灭东突厥奠定了基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