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 第104章 千古帝王——“龙凤猪”

第104章 千古帝王——“龙凤猪”(2/2)

目录

现在事权从急,而且大家也都猜出了个大概了,柳洹就直接点明汉武帝本人的身份:

【“汉武帝年少登基,一步步夺回实权,又凿空西域,大破匈奴,可在世人眼里,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晚年还做了许多昏庸的事情。

可正是这样一个皇帝让我们这个民族以汉为名,以汉为尊。他一雪前耻,加强集权,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币制改革,盐铁官营,兴利开边,建立年号。

若说秦始皇位列第一,那他绝对可以排第二,因为他继承了始皇帝未完成的事业,在疆域大一统的基础上完成了思想大一统。为华夏打下了脊梁和精神,带来了传承至今的骨子里的自豪。

把唐朝划掉并不会影响现在的大国地位,但是,如果把秦始皇划掉会怎样?大一统思想不会出现——四分五裂!把汉武帝划掉会怎样?思想不统一、各行其道——四分五裂!如果把隋文帝划掉会怎样?汉族将失去主导地位,成为少数民族!

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三位皇帝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当然他们本人也做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推动华夏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在古代帝王里,始皇帝确立了国家体制,一直影响到现在。而汉武帝,则确立了思想价值观,也一直影响到现在。这两位的影响力首屈一指,若说始皇帝为第一,那汉武帝则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其他的人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上修补以及开疆扩土。

秦皇汉武,功在千秋,疆域大一统后必将思想大一统,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人其实在做同一件事。】

诸天万界:“秦皇汉武”?

柳洹竟然将汉武帝与始皇帝并列?这个评价,可以说是极高了!

汉高祖位面,未央宫。

本来就年事已高,又因“刘季”之事担惊受怕的刘邦难得开怀大笑。他感觉身体甚是舒朗,原本高高提起的心也渐渐放下了。

他这一生跌宕起伏精彩万分,少年时游历魏地,因仰慕信陵君而投奔张耳;壮年时候出任泗水亭长,食过秦禄;如今又是大汉的开国之君,他觉得已经很满足了。

只是北方匈奴,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白登之围也是他抹不去的污点。

而今看到自家子孙竟大破匈奴,为自己雪耻,他这心里极为熨帖。

即使这汉武帝和政哥并列,抢了他这个开国之君的风头,他也毫无在意。

身为祖辈,都希望后人能强爷胜祖,如果后代不如我那岂不是开局就巅峰,而后一落千丈?

那可要不得,他宁愿做后人的垫脚石,看着后人带领华夏走向鼎盛。

“只是希望我的子孙能够从盘点中吸取教训,多治国理政,别贪图享乐才是。”

他缓步走到了宫殿外,凭栏远望,喃喃自语道:“如今四海升平,万象更新,所恨者唯一匈奴尔!朕是没有机会了,也不知这后世子孙是如何做到的?”

大秦。

看到汉武帝位列第二时,始皇帝那期待而愉悦的心情瞬间荡然无存,整个章台宫里都散发着一股寒气,犹如冰置身窖。

始皇帝感到极其憋闷,心情也酸涩万分,他默默地给柳洹记了一笔,说什么“龙凤猪”,让朕既欢喜又激动,结果闹了半天这第二名另有其人,合着朕白期待了。

要不是自身涵养在,再加上对柳洹还抱有几分信任,他都想拂袖而去了!

可后来,看到柳洹的解释后,他觉得大为畅快。

原来,朕竟然是第一名!

这一刻,他的心里就跟开了一朵太阳花似的,要多灿烂就有多灿烂。

他疾步而出,站在章台宫的游廊上极目远望,觉得这黑漆漆的夜空都别有几分美丽。

如果他位列第一,那据柳洹列举的功绩来看,这汉武帝的第二名也是毫无争议的。

始皇帝知道,这个统一华夏的思想正是来源于儒家学派。在听了刘询“儒皮法骨,杂王霸而用之”的思想之后,他也曾收集儒家书籍,深入的解了一番。

在横扫八荒之后他也曾想过思想大一统,只是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正是一个思想形成的时期,存在着很多派别的思想,分别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大的学派,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小派。

可在经过一番考量后,他并没有发现合适的思想学派,觉得还是法家最适用。

他估摸着,应当是到汉朝的时候,儒家将思想进行改编才形成了适合治国理政思想。

在他看来,目前的儒家思想虽有其长处,但若是作为治国理政的思想,则多有不足,还需多加改良才是。

正巧扶苏与儒家亲厚,始皇帝就将改良儒家思想的重任交给了他们。有了这一行为,说不得在大秦就能完成思想大一统。

想到这个情景,绕是始皇帝也不由得面露向往。

对于柳洹将汉武帝与自己并列这件事,始皇帝并没有感到意外。

因为他做到了疆域大一统,而这个汉武帝做到了思想大一统。可以说,是两人接力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这一刻,他也终于明白了柳洹替刘季拖延时间的原由,有这么一个功盖千秋的后辈,是得给其几分面子。

他并没有因为汉武帝是刘季的后人而觉得心中担忧,愈发坚定诛杀刘氏之心。只是觉得这样的后辈属实难得。

瞧瞧,人家家的孩子隔着数十年都能领悟朕的思想,继承朕的未竟之功,可他的儿子们呢,竟没一个拿得出手的。

扶苏在诸子中算的上是最优秀的那个,可他太过忠厚仁义,一道假诏书就让他拔剑自刎,竟连核实真伪的勇气都没有。

而胡亥……

始皇帝凤眼圆睁,恨不得冲进皇陵给他几个大比兜。

这逆子,不提也罢!

作者有话说:

注1引用:《史记秦始皇本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