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过度敏感 > 第 14 章

第 14 章(1/2)

目录

第14章

胡教授听着二人的谈话,转眼见宋知言在一幅画前站了许久,在他走近时和蔼问道:“你好像很在意那幅画?”

宋知言也正好想问问那幅画的由来,说道:“因为曾经见过。”

“见过?”胡教授挑了挑眉,这幅画从七年前就来到这里,由画师本人赠送,不可能是仿制品。

“是的,在邻居布朗太太家中见到过。”他方才辨认了许久,确认这就是布朗家的那幅画,他在十岁那年见过。

“你认识布朗?”胡教授很惊讶。

胡夫人适时解释:“两人是师姐弟的关系,师出同门呢。哎呀,真是有缘,想必布朗太太也很喜欢你。”

“她指导过我的画。”十岁以前,他都是一个人琢磨着胡乱作画,在加州时认识了邻居布朗太太。

布朗夫妇是丁克一族,没有孩子,他们把宋知言当成自己的小孩一般对待,教他画画,布朗太太经常对他说:“洛恩,作画是表达内心的途径之一。”

“你看得没错,那幅《向日葵之地》确实是她的作品,七年前送给了我。”有了好友的联系,胡教授的态度更加温和。

除此之外,胡教授也有些惊讶,毕竟布朗太太被称为性子古怪的画家,她不喜欢指导别人,倒是没想到会指导一个小朋友。

“明天,也拿上你的作品给我看看吧。”胡教授说道。

宋知言的作品都在以前生活的家里,岳斌按照他的要求取来,他自己重新网购作画工具,从油画棒到喷漆。

装修的事情当天也提上日程,在此之前周淮之让人把一楼的空房间收拾出来给他充当临时的画室,所有东西也都放进里面。

他以几个月后的眼光翻看了之前自己最满意的几幅画,只剩下不满。再三挑选后,他选了一幅猫咪和夏天作为主题的作品。

胡教授和布朗最后的评价很相似:“技巧不足,情感有余,很有灵气。”

因为没有系统和专业地学习过,宋知言的作品具有浓重的个人特点,配色大胆,笔触更像是初学者,这也导致了他的作品很有局限性。

其实胡教授的评价很高,但宋知言还是很不满意。

他仔细看着手里的画作,猫咪抱着毛线球躺在树荫下,不远处时炽烈的阳光,头顶是大片大片的绿色树叶。

似乎是看出他的不满,胡教授说道:“布朗应该也跟你说过,画画是可以表达内心。在你看来,夏天是怎样的?”

在他看来,夏天应当就是蓝天白云,刺眼的阳光,茂盛的树叶,还有打盹的猫咪。

“这就是你眼中的夏天。”胡教授点点头,他看出宋知言心中的童趣和单纯,“你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如何?”

去年夏天的暑假,宋蕙毓的病情好转。

宋知言去公司找她,回来的途中坐在汽车里,入目都是下午的阳光和道路两旁的树木,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灵感。

回家后连夜画下这幅画。

“心情……很放松。”宋知言回忆道。

之后,胡教授跟他说了许多,小部分为技巧,更多的就是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是布朗太太曾经教他的。

等宋知言离开后,胡教授接到了一通越洋电话。

隔着十二个小时的时差,布朗太太声音很欢乐:“怎么样?”

“正如同你所说,他是个天生有些忧郁的孩子。”

“是的,目的和功利这种弥漫着铜臭味的东西不适合他。他不会成为画家,但是他很喜欢画画。我听说了他妈妈的事情,我的宝贝真的很可怜。”

“他现在已经走出来了。”

“不,你不了解他。他很爱他的妈妈,发生那样的事情,或许一辈子都无法释怀。帮我好好照顾他吧,师弟?”布朗用别扭的中文说出最后两个字,她还在疑心自己说错了。

胡教授笑出声,用熟练的英语回答:“是,我明白。”

“他喜欢用油画棒作画,就像小孩子一样。显荣,多多关注他的成长吧,他会给你带来惊喜,相信我。”

“嗯,我的妻子也很喜欢他。”

“那再好不过了。”

在胡教授夫妇的帮助下,宋知言很快捡起以前最大的两个爱好。

可惜最近没有灵感,他并没有创作出完整的作品,更多是无意义的单独意象,胡乱分布在巨大的画纸上,铅笔和蜡笔的颜色混在一起。

胡教授最近受邀外出,他每天午睡后都去跟胡夫人学习钢琴和大提琴。

“宝贝,你太棒了。”胡夫人拍手夸赞。

她在油管上有自己的账号,有一千多万粉丝。她把宋知言拉奏《杰奎琳之泪》的视频上传后,播放量差一点突破九位数。

有人将其搬运到国内短视频软件上,也火了一把,许多人都在追问这是谁,最后只得到一个“知名艺术家罗敏的关门弟子”这样的回答。

何琪琪每天都高强度上网,自然也刷到这个视频,她不可置信:“知言,这是你吧?”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更是惊讶。

就连杨思回也大呼:“茍富贵,勿相忘!”

但宋知言并没有借此真的火起来,他对于当网红没有一丝兴趣,只继续跟着胡夫人学习音乐,每天早上遛狗过后会试着作画。

这几天他遛狗都会带着相机,拍摄了不少贝亚的照片。构思后,他画了一幅贝亚在草坪上打滚的作品。

名字就叫《Bayard》,落款写的是Lo。

他把这幅画拿给胡教授看了,对方看了许久,说道:“这是你看到的贝亚,观察的结果,画得很好。”

其实美术历史上不乏和宋知言很像的艺术家,靠着天赋和灵感作画,也留下许多知名度奇高的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