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德妃清宫日常[清穿] > 第190章 举荐太子(第二更)

第190章 举荐太子(第二更)(1/2)

目录

第190章举荐太子(第二更)

胤祥的释放,预示了康熙态度的松动,朝堂上连日的低气压终于散去部分,不再动辄得咎。

先是康熙给侍卫内大臣颁布谕旨,废太子胤礽的疾病,已经日渐清爽,可以确认,之前废太子做出这等事情,确实是被镇魇无疑。

当天晚上,夜已深,永和宫里早已熄了灯,不大的卧床上,云珠和康熙同寝而眠,窗外无星无月,唯有刺骨的寒风在呼啸着,发出尖锐爆鸣之声。

康熙又开始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安稳。

云珠被康熙翻身的动静扰醒,见着康熙头上不断冒出豆大的汗珠,秀致的眉头皱起,康熙已经好些日子不为梦魇惊扰,今夜为何又突然不安起来。

正当云珠侧过身子,准备如同往常一般,轻柔地拍抚康熙之时,却突然见到这个堪称冷漠的帝王眼中,流出一行热泪。

这让云珠伸出的手顿在空中,犹豫这是是否要动作。

正在这时,康熙终于从梦魇中醒来,他怔怔地望着云珠,颤抖着双唇说到:“云珠,朕梦见皇玛嬷和赫舍里氏了。他们问我为何要这么对胤礽,还告诉我,胤礽已经彻底好了,再不会犯了。”

云珠沉默着,任凭康熙将情绪发泄,云珠知道,康熙这是动了将废太子放出的心思。

等到康熙平复了情绪,云珠依偎到康熙的肩膀,轻声说道:“孩子总是要犯些错的,为人父母的,就算被孩子伤了心,只要他改好了,也就罢了。”

“胤禛前儿个还和我说,二阿哥这些日子深感后悔,想向您告罪,又怕更惹得您生气,在咸安宫中惴惴不安。”

“今儿个太皇太后和仁孝皇后都为二阿哥说情,您便给二阿哥个脸面,也算是全了情谊。”

康熙听着云珠的温言软语,伸出胳膊将云珠紧紧搂住,喟叹道:“好在还有你。”

翌日,康熙召见满汉重臣,当庭下旨:“昨日夜间,朕因废太子之事梦见孝庄文皇后以及赫舍里皇后,均为之不乐,并再三叮嘱朕,胤礽已经恢复,日后断不会报复,朕欲将废太子从咸安宫放出。”

同时,又给胤礽送去一道口谕,令他改过迁善,不得报复。

从九月到十一月,胤礽在被关了将近四个月后,终于被释放出来,回到毓庆宫的胤礽,一反当太子时的悖逆模样,只闭门读书,再不多言,之前那些奢侈的爱好,珍奇的宝贝,全部都被收入库房,毓庆宫里冷冷清清,再无往日景象,然而胤礽却只觉得安心,悬在头上的刀,终于掉了下来,并且还没有砍断他的脖子,这已经是意外之喜。

就让他在这宫中茍且偷生,能活一日便是一日,至于日后兄弟登基如何清算,此番情况却是到时再谈。

“万岁爷旨意当真这么说?”又是请安的日子,胤禛将康熙释放胤礽的口谕口述给云珠听,然而云珠一听,便察觉出了不对,她直直盯着胤禛的眼睛,等着他的回话。

胤禛仔细回忆了一番,确认并未说错,肯定地点头,同样已经上朝当差的胤祚和胤祯也纷纷点头,表示胤禛说得没错。

和一脸轻松的胤祚和胤祯不同,云珠对康熙实在是太了解了,一听这谕旨内容,便知此事在康熙心中还没过去,两次在谕旨中强调,不许报复,对于这个已经废了的太子,康熙依旧没有彻底放下心来,更深一层的是,康熙深信,朝堂上必有胤礽的帮手。

看这样子,此事远没到结束的时候,甚至康熙将胤礽放出,未必不是清洗朝堂的第一步。

云珠一把抓住胤禛的胳膊:“胤禛,你听着,这事没完,我不管你私下做了多少动作,但明面上,一定不能跳出来。”

胤禛惊疑不定地看向云珠:“额娘您是说...”云珠凝重的点头:“对,这说不定是万岁爷布的又一个局,都小心点,千万不能大意。”

胤禛心念电转,飞速的盘算起来,哪个暗桩要撤掉,哪个事情要叫停。

见着额娘和四哥严肃的神色,胤祯拿起桌上的糕点咬了一口:“要我说,这么小心干什么,就算被皇阿玛知道了又如何,这位子,本来就是有能者居之。”

胤祚不断地扯着胤祯的袖子都没有拦住他的话,一脸绝望的闭上了眼。

果然,云珠狠狠地瞪了胤祯一眼:“闭嘴,这种话是你说得的吗?不想死就小心点。”

胤祯吊儿郎当地翘起二郎腿:“你们就是想得复杂,反正我是要当大将军,请皇阿玛让我去带兵大仗,懒得费这心思。”

云珠也知道,胤祯性子冲动,直接,但满怀热忱,她也担心胤祯这张嘴在京中犯事,真将胤祯说得带兵出征放在了心上:“你先老老实实的,到时候我帮你探探万岁爷的口风。”

“真的?”胤祯一跃而起,笑得连天边的太阳都不如他绚烂。

云珠白了一眼,不再说话,转而语重心长地叮嘱胤禛:“记住,一定一定要稳住。”

“额娘您的意思是?”胤禛迟疑着问道。

云珠毫不犹豫:“一切以废太子为重。”

母子对视一眼间,瞬间明了对方的意思,胤禛郑重地点头应了。

果然不出云珠意料。太子前脚刚入宫门,后脚康熙便在朝廷上下令,命满汉文武大臣推举一名阿哥为太子。

这个旨意,便如同一瓢水,倒入了一锅沸腾的油之中,火星四溅,所有人都心头火热,再也不能置身事外。

若是放在前朝皇室,皇帝下旨让大臣举荐皇子,基本毫无悬念,祖宗家法之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是铁律,因着这句话,多少个皇帝想废太子而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