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 > 第 405章 复制

第 405章 复制(1/2)

目录

麻生八郎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凝视着眼前的书法作品,仿佛要透过纸张看穿背后的秘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始终没有说话,只是眉头越皱越紧。

经过漫长观察,麻生八郎缓缓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释然。他看着钱见宸和杨明,轻声说道:“请钱先生过来看,这件书法作品我已经知道出自何处了。”

钱见宸和杨明闻言,立刻快步上前,来到麻生八郎身边。他们顺着八郎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是作品中的一处细微之处,似乎隐藏着某种关键信息。

麻生八郎解释道:“我国前两年开发过一种书法模拟复制技术。不过,由于受到科技水平限制,这种机器还属于实验性设备,或者是为特定用途而设计的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由于我国对书道的重视,促使一些机构开始尝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复制名家字帖或者模拟书法笔触,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高水平的书法作品。”

麻生八郎详细描述着这个技术原理:“通过电脑编程,可以精确控制机械臂的运动,使其模仿毛笔的运笔轨迹,从而复现出与原书法字迹相似的效果。

而且,这类设备还可以使用扫描得到的真迹数据,将其转化为坐标指令,驱动机械臂进行书写。

三菱电机公司曾经研发出一款非常精密的机械臂,这款机械臂不仅可以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还能够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

通过对古代书法作品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利用专门软件对其中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先进的喷墨压电打印技术,就能够实现对这些艺术品的高精度仿制输出。

特别是对于我国收藏的众多华夏古代书法名作,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师的作品,其复制需求一直都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博物馆或者研究机构很有可能会采用这种高精度的扫描和输出技术来制作仿制品,以满足展览或者研究的需要。

二玄社曾经采用一种特殊的相机来拍摄华夏古书画,从而制作出高度还原复制品。不过,这一过程更多是依赖于摄影和印刷技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机器自动书写”。

眼前这件书道作品,正是二玄社制作出来的。他们所制作的所有仿制品都有一个明显的记号,在作品上会有二玄社出品的编码。

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个编码被人为地遮挡住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够看到有一行颜色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那里应该就是被遮挡起来编码所在之处。”

听了八郎的解说后,钱见宸不禁长叹一声,感慨道:“真是受教了!这幅作品是我在丑国唐人街偶然间购得的,当时就是觉得它看上去太过逼真,简直就像真迹一般,我还暗自窃喜,以为自已捡了个大便宜。”

钱见宸带着这幅作品回国后,还特意找到一位业内大师帮忙鉴赏,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这竟然是一件赝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