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再战日本(二)(2/2)
日本自大化革新之后方才开始了中央集权,但日本嘛,学习效仿唐朝从来都只学了个表面,日本仍旧长期处于封建领主藩镇状态,天皇权力与威望不足,根本无法号令地方势力。
哪怕因为汉军杀入、地方势力被迫联合,但在实际作战中,各领主的军队毫无配合,为了尽可能调度,日本只能派出朝中大臣出任统帅,却是把前宋文官领兵给学了去。
这导致日本或许有某一支军队战斗力表现还不错,但整体实力却远远落后,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后。
毫不夸张地说,眼下的日本军队战斗力,是远不如历史上忽必烈两次东征时遇到的日本军队,因为后者经历了武士集团崛起过程中的各种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学会了成长。
更关键的是,历史上镰仓幕府的建立,是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的。总之日本人称呼这一时期为平安时代,除了因为天皇多居住在平安京之外,这个时期日本国内的战争频率、烈度都是远不如后世的。
低频率、低烈度、小规模的战斗,是无法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的,相比之下,汉军灭金、平西夏、灭大理、平内乱,作战经验丰富到令这个时代所有的王国都要羡慕不已。
淡路岛被汉军全面占领后,鸟羽、崇德两个天皇父子也迅速达成和谈,在旧贵族的支持下,鸟羽天皇获得了远超父祖的权力,却发现自已要面对的敌人,比儿子崇德天皇曾经面对的更加可怕。
都督府汉兵的军纪与战斗力远超投降了的前高丽王国兵以及朝鲜民兵,随着淡路岛被移交给后续赶来的义勇水师,汉军便开始向备中国方向集结。
已经被打怕了的日本军队将领们纷纷请求后撤整兵,当对手以朝鲜兵居多时,他们觉得还有勉强一战的能力,但是遇到汉兵,该用什么手段去抵抗呢?
当杨志准备带领着休息整编完毕的三千辽东野人参战时,备中国被吸引而来的日本军队大规模后撤,松山城被主动拱手让出,北线的日本军队则退到了但马国。
日本不但放弃了此前数月与刘锜对峙时建立起来的防线,而且是大幅度后撤,摆出了一副要死守平安京的姿态。
大约是此前汉军稳扎稳打、每次大胜后明明可以推进一百里、却只推进五十里的行为,迷惑了日本人,让他们以为汉军这一次进攻又是要逐步前进的。
自此次战争刚刚爆发时,就有不少倭人向平安京方向逃难,随着日本军队大步后撤,难民潮再也无法控制。
赶到前线的阮小二下达了命令,要求全线压上,跟在倭人难民的身后向平安京杀了过去。
在汉军紧追而来的巨大压力下,一支由两个令制国兵组成的日本军队,大约四千余人,集体向汉军投降。
这也是东征战事爆发以来,日本军队第一次成建制向汉军投降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