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小阁老立功了?(2/2)
是不是那混账东西又出事了
“哼!”
严嵩沉着脸,出了书房,快步朝着内宅而去。
果不其然,刚入内宅,就见欧阳氏和严世蕃母子走了过来。
不过从俩人的表情来看,倒是兴冲冲的,并不是前者揪着后者的耳朵,负荆请罪的模样。
严嵩心头稍定,看着两人眉宇间的喜色,却又心头一奇。
严世蕃少年轻浮,喜怒形于色也就罢了,夫人也是有城府的,这是遇见什么喜事了
总不会选中新的儿媳妇了吧
“孩儿有要事禀告!”
好在严世蕃是个藏不住的,奔到面前就开始讲述起来:“前几日定国公大闹锦衣卫的事情,爹爹听说了吧”
严嵩微微点头,这么大的事情连陛下都惊动了,内阁当然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起案子是明威解决的,他审问出了盛娘子之死的真相,等到各方证据确凿,那位小国公爷也被说服,离开了北镇抚司,现在带着家丁把沈家围住,已经接回了徐大娘子……”
严嵩不动声色。
什么被说服就是借坡下驴而已。
这位定国公虽然才十八岁,又与其姐姐徐大娘子感情深厚,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少年郎,见好就收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盛娘子生有三女,第一个秦氏的父亲是个穷困潦倒的寒酸书生,第二个冯氏的父亲是前工部右侍郎沈岱,第三个顾氏的父亲则疑似锦衣卫中人,明威将诸多线索交给我,托付我查下去!”
听到这里,严嵩想到锦衣卫一筹莫展之际求上门去,却被翰林储才轻易化解难题,完全可以想象翰林上下会有多么得意,不禁暗暗感慨:‘明威大才,他若是老夫之子,仕途上当有莫大的助力啊!’
当然只是心里想一想,没有说出口。
这话一出口,再好的朋友都难不了心生芥蒂,毕竟谁都不愿意听到亲生父母这般夸赞别人,所以严嵩在家里还是很克制的,虽然教训儿子,却不以旁人打击。
但接下来,他突然发现,自家儿子也不差:“这几日,我一直与赵文华追查此事,他昔日经营百酿时,三教九流皆有往来,如今虽断了这营生,旧日人脉却仍可调用,几经周折之下,父亲绝对想不到,我们根据盛娘子这条线,最后发现了谁”
听他说得这般信誓旦旦,严嵩难免都有些好奇:“何人”
严世蕃咬牙切齿:“孙流!”
“孙流”
严嵩先是一怔,然后脸色也变了:“贡院里面那个打更人锦衣卫的叛徒”
“正是这个贼子!”
严世蕃怒声道:“就是孙流当时把我从鹿鸣宴中骗了出去,被贼人所掳,他就是化成灰我也认得,原以为早早带着家人逃出京师,却不料只是换了衣容装扮,依旧藏在京师,瞧着那模样,发号施令,麾下还有不少人手!”
“这不合常理……”
严嵩郑重起来:“观此人行迹,恐怕不单是锦衣卫埋的暗桩这般简单,你遣去盯梢的那些人,可都靠得住”
“不可靠,我不敢打草惊蛇,先让他们撤了,匆匆回来,向父亲禀告!”
严世蕃经过多次的教训,确实稳了许多:“擒拿孙流,不仅是为了报之前绑架的仇,更要揪出他背后的贼子,这群人在京师绝对所图甚大,绝不能让他们走脱!”
“很好!”
严嵩露出欣慰之色,断然道:“这绝非小事,又事关朝廷威严,你随我入宫即刻面圣,请陛下为你作主!”
“啊”
严世蕃一惊:“不先拿了人,问明罪状么”
严嵩沉声道:“你用什么拿人是从顺天府衙调衙役,还是向锦衣卫求助别忘了盛娘子遇害的案子里,这两方都有涉及!一旦请他们出手,途中生变,就会错失良机,处置不当,更会触怒天颜,那便是罪过而非功绩了!”
“父亲教训的是!”
严世蕃深吸一口气,又低声道:“此事要通知明威么”
严嵩淡淡地道:“老夫收拾一下,即刻入宫,你先去明威家中知会他一声,无论是何说法,都速来宫门!”
“好……”
严世蕃面色微变,领命去了。
大半个时辰后,当抵达紫禁城的父子会和,严世蕃倒是如释重负之色:“明威说此事是我查出来的,自当由我定夺,只是嘱咐一切小心!”
“真挚友也!”
严嵩轻捋长须,随即整肃衣冠,携子步入宫门,眼见着儿子按捺不住心中狂喜,四处张望,轻飘飘地道:“且先熟悉此地,来日你高中贡士,殿试扬名,也会在这天下中枢,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