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明神探1546 > 第232章 借机发展英略社

第232章 借机发展英略社(1/2)

目录

第232章借机发展英略社

孙维贤的意思很清楚。

之前不知海家竟能出一位今科榜眼,翰林新贵,他身为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使,海浩朱琳夫妇不过是地方上稍有影响的豪强江湖客,自然是逼问追杀。

而今海玥金榜题名,简在帝心,双方皆为官身,就要另作打算了——与其两败俱伤,不若结为同盟!

这般盘算本无不妥,毕竟两家身世特殊,这份渊源远比同年之谊、师生之情更为牢固,若能守望相助,还真能在仕途上互相扶持。

只要孙维贤拉得

可他忽略了一心会的前景。

海玥在一心会里面收罗的都是什么人

个顶个的历史名臣,耳熟能详的就不在少数,稍微冷门的也都是各自领域的大才。

哪怕嘉靖催促多多招收成员,海玥退而求其次,也皆是百里挑一的栋梁,文能安邦,武可定国。

网罗了这群菁英之后,海玥如今最欠缺的,是时间与资历。

且不说孙维贤只是一个四品指挥佥事,即便他已经是锦衣卫指挥使,又能如何

因为嘉靖朝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西厂,在朝堂上的重要性都逊色于明朝其他时期。

不然历史上的陆炳也毋须和严嵩父子亲密来往,一方面是有了共同策划扳倒夏言的情分,另一方面也是内阁首辅的权柄远在锦衣卫指挥使之上,他或许得嘉靖信任,但不可能大事小事都找嘉靖,平日里还是要求到内阁那边。

巅峰时期的陆炳都是如此,孙维贤就更别提了。

海玥内心毫无波动,嘴上则问道:“我不怀疑孙佥事的诚意,只是在下一介翰林编修,终日与故纸为伴,实在想不出有何要事,需劳烦锦衣卫佥事出面”

孙维贤不惊反喜,对方此言在他看来就是动心了,立刻谦逊地道:“孙某初入京师,根基尚浅,岂敢在海翰林面前托大不过海氏宗族仍在南方,若有需要嘛,请尽管开口!”

海玥明白了:“孙佥事要照拂我的家族”

“照拂未免言过其实,以海氏双翰林的威名,贵家族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孙维贤笑道:“我只是稍稍相助一二,比如贵族子弟要出琼海,往广东福建沿海经商,亦或是去金陵国子监求学,我都能马上安排!”

孙维贤仔细了解过琼山海氏。

这个家族根基浅薄,出过最大的官,也不过一个四川道监察御史,确实可以称为绣衣海氏,书香门第,普通人敬上几分,但在琼海当地都不是第一流的大族,更别提出琼海了。

海玥高中榜眼,得入翰林院,固然前程远大,可想要兑现这份前程,彻底光耀门楣,也得短则十几年,长则二三十年光阴。

而现在,他就能发动南方的关系脉络,让海氏飞黄腾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孙维贤完全不了解海玥。

他是这个时代的异类,对待家族的态度和海瑞颇有几分相似。

谢氏和海瑞母子,是不想受旁人恩惠,所以在海瀚去世后,就少有往来,直系兄弟一死,孤儿寡母的又不求人,那旁人也很少会主动帮你,渐渐的关系自然淡了。

海玥则是一股疏离感。

他与爹娘兄弟起初都不亲近,还是在相处过程中培养出了感情,而同族的十几个兄弟哪怕有所往来,但对于某些为人也不敢恭维,比如老九老十,就是标准的纨绔性情。

可别瞧不起历史上的徐阶、严嵩放纵家人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结果海氏也步上后尘,来个良田万亩,巧取豪夺。

所以海家若是借着两兄弟的名义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他都不会手下留情的,更别提求外人帮忙照拂,放纵家族在地方为恶。

“若商船走运河,万通船行梁老爷子是我故交;”

“若琼海缺药,秦淮河畔的济世堂多有名医,我一纸书信,便可安排他们南下;”

“还有金陵国子监内的金兰社,那个学社可了不得,里面都江南名门出身,海氏子弟一旦入了,只待得了举人功名,在州县官场都可如鱼得水,不惧被吏胥针对!”

孙维贤还不知道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犹自在介绍自己在南方经营多年的人脉,嘴角扬起胸有成竹的弧度,连称呼都变了:“明威不妨好好考虑考虑!”

海玥稍作沉吟,缓缓地道:“此事干系重大,我还要请教爹娘,你我不好时常见面,平日里如何联络”

“千户谭经可为你我往来传信!”

孙维贤赶忙安排了自己的心腹,又低声强调道:“不过他并不知你我的真实身份,对于密藏的来历也只以为是偶然得了宝图,一路追寻,这一点切莫说漏,除了生死攸关的人,再亲近的都不能泄露!”

海玥微微点头:“孙佥事足够谨慎……”

“唤我表字德辅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